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位于首都西三环附近,
每年有超过75万肿瘤患者从全国各地赶到这里,
怀着对现代医学的期待和战胜肿瘤的勇气,寻求最顶尖的诊疗方案。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很多,
却并不是每种方案都对每个人有效,
选对了,化险为夷;选错了,雪上加霜。
怎么选?我们能做的,只有和上帝掷骰子吗?
癌症诊疗已经进入了细胞层面的精准时代。针对癌症的发病原理,目前存在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新型的治疗手段。相较于正常细胞,癌细胞表面往往带有特殊的沟壑或突起,这些特殊标志,成为了我们跟踪癌细胞行踪的定位器。只要量身打造出能与特殊标志结合的分子探针,再结合能在PET-CT下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就能制造出堪比侦察兵的诊断型核药,让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无处遁形。在侦察兵的带领下,医生可以清楚观察癌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和扩散情况,从而判断肿瘤分期;借助不同类型的分子探针,还能更进一步地判断这组癌症细胞对于特定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是否敏感,从而从多种诊疗方案中筛选出成功率更高的方案,降低患者的试错成本。相比于传统的通过局部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判断,借助PET-CT全身扫描的分子影像,可以有效避免肿瘤异质性带来的误诊和漏诊。
随着核素药物诊疗一体化的发展,核医学也从诊断科室走向了诊疗并重的科室,在治疗上趋于前线。
分子探针可以带领具有细胞毒性或放射性核素,直达癌症病灶,将癌细胞精准击毙。由于分子探针无法与正常细胞结合,因此治疗型核药对于人体其他部位副作用极低,从癌症发病机制上,杜绝了早前抗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
治疗型核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已经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临床研究表明,它能极大程度延长患者寿命。有专家进而预测,未来治疗型核药的应用比例将超过诊断型核药。
核药研发对于癌症诊疗的巨大推动有目共睹。在2023年美国核医学年会期间,北肿核医学科主任杨志一口气展示了14个分子探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让台下一众研究者啧啧赞叹:“你一年不到能做这么多药!”
“2022年,我们安装了尊龙凯时的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积累,研发了多种分子探针。而uEXPLORER让我们得以观察到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脏器在服用核药之后0时、3时、甚至24时的药物代谢情况,对于药物研发起到非常好的助力。”杨志如此介绍,北肿核医学科的技术积累加上uEXPLORER的超高性能加持,如虎添翼。
除了提供全人体动态分子影像,uExplorer PET/CT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受照剂量,缩短扫描时间。此前,北肿核医学科对某类核药进行临床试验时,患者单次扫描时间长达2小时,借助Total-body PET-CT,扫描时间得以大幅缩减至20 分钟。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也加速了新药研发的进程。
“在核医学研究中,uEXPLORER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如何把它利用好,让其取代现有的药代动力学评价手段,亟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中心研究,形成国际共识。”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杨志提出了展望。
目前,北肿核医学科已完成超过50个分子探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应用于胃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高发肿瘤的分期诊断、精准治疗、疗效评估。
而所有科研进步、药物迭代,最终都将反馈至癌症诊疗的临床前线,让更多患者不必在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时面对高昂的试错成本和漫长的诊疗时间焦急痛苦,更早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确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