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西藏日喀则:远程医疗抵达珠峰脚下

被困扰的“小鸭子”

西藏日喀则当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当地高原疾病高发,但医疗资源匮乏。


日喀则市区30公里外,甲措雄乡夏鲁村,这里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5℃,藏民们习惯用襁褓将婴儿紧紧包裹,许多婴儿的股骨头长期被压迫而向外倾斜,产生一种当地高发的儿童骨科疾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病的孩子走路一瘸一拐,像只“小鸭子”,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终身残疾。

雪域高原的腹地——日喀则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西藏的患病率超32‰,是内地的6倍以上。2年前,3岁的德吉措姆被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借助公益项目远赴上海完成手术后,经济拮据的她不得不回到日喀则,接受当地医院有限的康复治疗。


德吉措姆的主治医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莫小联已经与这类典型儿童骨科疾病斗争了40年。“这两年,光我们下村就筛出了两百多例,没查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长期的藏地生活和频繁的下村工作将莫小联的皮肤晒得黝黑。他脸部瘦长、鼻梁挺拔,面貌特征继承自他的藏族母亲,而多年的藏地行医经历也让他的心灵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得病的孩子以后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在日喀则就能把手术做了。

 

莫小联没想到,这曾因硬件设施落后、知识经验缺乏而看似遥远的心愿,在远程医疗平台的推动下,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变成现实。

5岁藏族女孩德吉措姆

国内跨度最大的远程医疗平台

1995年至今,上海先后往雪域高原的腹地日喀则派出八批援藏医疗队,一系列现代医疗科技跨越万里,从黄浦江畔来到珠峰脚下,推动着当地百姓就医状况的持续改善,也悄然孕育着一个数字化的医疗梦想。


2017年,在第八批援藏医疗队和尊龙凯时智慧医疗云工程师团队的合力下,国内东西跨度最大的远程医疗平台搭建完成:

 

基于尊龙凯时智慧医疗云,平台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向东5000公里,连接上海20多家三甲医院,向下连接日喀则当地5县5乡——最远的定日县,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只有一百多公里——助力开展覆盖各个科室的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会议及远程手术直播。来自东部沿海的优质医疗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雪域高原上。

 

上海和日喀则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远程连接,上海的医生不必跨越千山万水,就能定期给当地医生讲课;西藏医生遇到疑难杂症,也能利用它,第一时间与上海专家面对面讨论。这样的远程系统不仅连接上海和日喀则市一级的医院,还能辐射到下面的县医院、乡医院。帮助分散在各个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完成常见病诊断、做好预防保健。

 

在这背后,少不了一系列周全而精细的“支点”:高端私有云部署,保障医院和病人信息的绝对安全;完善的数据缓存备份机制,让平台运行稳定、可靠;极强的扩展性,意味着医疗信息化功能可不断增加、业务模式可不断丰富、临床诊疗可不断细化。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正与上海专家开展远程会诊

江孜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正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接受培训

雪域高原的“云端守护者”:

第一次使用远程医疗的场景,莫小联医生仍历历在目:大屏幕上,高清影像图与上海专家的身影同时出现——无需反复确认声音是否清楚、图像是否清晰、传输是否稳定,会诊即刻开始,仅1个小时就完成了四五个病例的探讨。而在此之前,这样的高效率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2017年10月,为德吉措姆主刀的上海医生首次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参与到康复关键期的诊断中。经过几个月的“精准康复治疗”,德吉措姆的康复进展迅速。

 

“突及其,突及其!”德吉措姆的爷爷双手合十用藏语表示感谢。他知道,不久后自己的孙女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行走奔跑。德吉措姆则害羞地躲在爷爷身后,泛红的小脸像一朵盛开的花。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像德吉措姆这样的孩子不用奔波万里,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越来越多像莫小联这样的藏地医生,能更加便捷地获取前沿的医学知识,实现更多作为医者的价值……

 

当远程医疗融入这片土地,它将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共同守护生命的未来。

德吉措姆恢复健康后的家庭合影

路彦钧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未来,它还将延展至整个日喀则地区,所服务的人口将超过80万,占整个藏区的四分之一!”。
莫小联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现在医院的新手术室也在调试了,以后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这样的手术,我们自己也能做!”